刘新刚:《资本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2018-05-04 15:27:30 [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刘新刚] [责编:刘畅畅]
字体:【

马克思的这两个发现之间是有关联性的,第一个发现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完成的。我们要想真正地理解《资本论》思考问题的起点,就需要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面去找思考现代社会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形成观察世界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面认为思考经济社会的起点是什么呢?马克思认为,第一,“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0页。)第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这是我们研究问题的起点。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才能够得出关于现代经济各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关系的正确判断。

就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考问题的起点。马克思认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页。)大家如果想继续研究,可以继续往下展开,考察《〈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观点。其认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被斯密和李嘉图当做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属于18世纪的缺乏想象力的虚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马克思认为这种抽象的、孤立的、原子式个人是“缺乏想象力的虚构”。建立在这个思考起点上的经济学说,无法有效地解释具有实践性的现实经济。比如,建立在抽象的、孤立的、原子式个人的基础上思考经济社会,把各个领域社会性的东西都抽象掉了,那么各个领域就不存在差异,就会认为没有政党和政府引领靠个人力量驱动各个领域能够达到竞争均衡状态,并且能够使得各个领域互相之间不争夺其他领域的资源,进而带来整个体系的合理性。但是,现实中基于理性人这个想象的起点却带来无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问题。当前,我们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思考起点。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只有基于现实的、社会性的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去思考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才能够抓住和把握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要义。

从这个观点我们能够发现马克思理论思想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面完成了现实人的实践性的人的发现,并且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把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创作了《资本论》。《资本论》集中体现了运用这个方法论去观察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所得出的结论,只不过当时最为关键的部门是工业部门,所以对于工业部门的分析以及结论较多。同时,也已经触及到了金融部门以及土地部门。

(二)思考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正确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这就是说,《资本论》使用的方法同自然科学使用的实验方法是不相同的,因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关系,它既不能使用显微镜,也不能使用化学试剂,而只能运用抽象力。对抽象力究竟如何理解呢?这就需要去《资本论》的手稿,也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寻找答案,该《导言》中,给出了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的核心方法:抽象与具体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1. 抽象与具体相统一。关于这个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这样阐释的,“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这两条道路,一个是进行思维抽象,一个是进行思维具体,然后进行理论创新。最关键的问题是各流派如何运用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问题。比如有一些经济学流派也用抽象力,但是过度运用抽象力,把所有的社会性因素全部抽象掉了,把人的交往性也抽象掉了,使人成为孤立的、原子式个人。马克思认为,在研究经济中,经济关系是不能被抽象掉的,要基于一定的经济关系进行思维具体。通过刚才的阐释,我们会发现在加工制造领域、金融领域,以及土地领域,它们的社会属性是有差异的,经济关系也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运用错误的抽象力,要抽象到它的本质规定,而不是把本质规定给抽象掉了。

2.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关于这个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这样阐释的,“比较简单的范畴可以表现一个比较不发展的整体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关系或者一个比较发展的整体的从属关系,这些关系在整体向着以一个比较具体的范畴表现出来的方面发展之前,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在这个限度内,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如何理解呢?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逻辑就是理论,历史就是现实发生的。《资本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统一。我们看刚才在阐释批判研究起点时讲到的,如果基于孤立的、原子式个人为起点,那么就会得出自由放任的经济能够形成体系性问题。这个逻辑在某种起点上是自洽的。这个起点就是抽象的、孤立的、原子式个人。但是,它符合历史吗?如果没有政党和政府引领完全自由放任就会出现经济危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那么,如何达到逻辑和历史统一呢?逻辑要抓住历史的本质,而不能将历史的本质抽象掉。如果将人类社会的本质抽象掉了,所得到的逻辑就无法和历史统一。这个方法论具有浓郁的现实性、实践性,需要我们详细阐发研究。

(三)思考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正确的一般观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实践性,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一般判断。《资本论》的某些一般判断,很多在市场经济时代具有一般价值。

1. 加工制造领域、金融领域、土地领域、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领域等的运行规律是有差异的。这些领域,有的具有赌博欺诈性,有的具有垄断性,它们的运行规律是不一样的。对差异性的运行规律,我们基于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展开具体分析,然后得出各个领域之间观点的差异。只有认清差异,才能针对各个领域给出具体判断,才能从整体上了解各部门之间如何协调,从政党和政府引领的角度去解决协调问题。

2. 虚拟经济容易脱实向虚,需要政府有作为,推动金融“脱虚向实”。《资本论》认为,虚拟经济容易脱实向虚。在《资本论》里面这一思想资源非常多,以至于《资本论》对于“金融”这个词用的少,而直接用“虚拟”。“虚拟”这个词本身就代表马克思对于金融容易脱实向虚的判断。

脱实向虚究竟有什么样的具体运行机制?比如现代信贷制度与股票制度结合,它产生哪些具体的运行机制?如果不进行引领,它会有哪些具体运行?这需要我们详加研究。这里面有个基本判断就是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我们要有非常清醒的判断。我们需要基于《资本论》的观点,结合我国实践来阐释金融独立运行的可能性,进而寻找监管方法,防范金融风险,解决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问题。

3.土地价格有上涨趋势,需要政府有所作为。一个领域如果不受自由竞争均衡规律影响,能够打破某种均衡有上涨趋势,这就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接下来我们要具体研究解决机制,包括从交易范围、交易价格等领域引领和引导。

4.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领域需要引领。对于文化创意,《资本论》阐释了由于有非常独特的因素决定了它可以被占有、让渡。和土地一样,一些古董也可能产生定价性问题。这就需要具体判断,分析有没有社会性导致的问题,实行监管,既发挥它的作用,又解决它与实体经济争夺资源的问题。

对于技术创新,我们可以基于《资本论》的观点进行当代推导。核心技术创新风险大、成本高,如果完全交给自由放任的市场可能很难吸收大量资本进入,所以也需要政府引领。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判断,能带来新的发展动能。如果我们用之前谈到的抽象的、孤立的、原子式个人为研究起点,就会推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自由判断和选择。但是,在实践中的个体很有可能会去选择社会性,比如赌博欺诈性、垄断性强的领域,而不愿意去选择风险大、成本高的技术创新领域,就会出现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如果基于人是现实中的人,就会推出很多领域如果依靠个体自由判断和选择,反而会使得一些重要领域没有人去做,这就需要政党和政府引领。所以,基于现实的人,基于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我们就能够推出需要政党和政府引领来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换发展新动能。否则,将会出现发展动能不足的问题。

由于各个领域存在独立运动的趋势,自由放任经济可能脱离经济的本质,金融和土地领域应该支持创新创意和制造。由于各个领域存在独立运动的趋势,我们要认识到孤立的、原子式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容易脱离经济的本质。最后的结果是各个领域之间由于运行规律的差异,无法形成有机整体,出现某种结构性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政党和政府引领解决体系性问题。

我们要深刻领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本论》的认识最为深刻。因为《资本论》考察了各种各样的现实中的人、现实中的社会关系所导致的经济的现实运行。西方某些经济学流派,比如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也从某种意义上触及到这个问题,但是从社会角度去思考经济和金融的问题,而《资本论》把影响到经济运行的各种重要的社会因素全部考虑进来,给出经济运行的现实判断,使得逻辑与历史统一。

相关专题: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