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国纪平文章:迎接中拉命运与共的历史新时期 ——写在习近平主席2016年拉美之行前夕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11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国纪平文章:迎接中拉命运与共的历史新时期——写在习近平主席2016年拉美之行前夕

国纪平

翻开中拉关系史册,读不尽中拉人民绵延不绝的友谊佳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句古语,道出了中国同拉美国家相亲相近的心意。

3年多来,一年一件盛事。2013年初夏,习近平主席到访拉美,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再访拉美,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首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2015年新年伊始,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拉元首外交力度超凡,双方关系迎来历史最好时期。

3年多来,一步一个脚印。中拉论坛成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向前推进,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逐步形成,“1+3+6”框架将双方务实合作引入快车道。中拉互利共赢合作呈现跨越式发展,中拉命运共同体根基更加牢固。

身处一个发展变革的世界、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如何认清方向、选准道路、走稳步伐,对国际社会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考验。在这种情形下,中拉整体合作能否不断提升?中拉关系发展续航能力有多强,动力之源究竟来自哪里?思考这些问题的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习近平主席即将于11月17日至23日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三国进行的国事访问。

这是中国面向拉美展开的重大外交行动,是国际关系格局向前演进的重要坐标。又一次,“中拉时间”开启,友谊与合作的暖流在中拉人民心中流淌。

(一)

如一对环绕相伴的和平鸽,又如一双紧紧相握的手。中拉论坛徽标设计匠心独具,承载双方携手同行、密切合作的梦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以长远眼光,从战略高度作出顶层设计,成为中拉关系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58年前,毛泽东主席指出:“只要巴西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愿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我们一律欢迎。不建立外交关系,做生意也好。不做生意,一般往来也好。”28年前,邓小平同志指出:“太平洋时代肯定要到来……那时也会同时出现一个拉美时代。我希望太平洋时代、大西洋时代和拉美时代同时出现。” 3年前,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拉关系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应该登高望远、与时俱进,巩固传统友谊,加强全方位交往,提高合作水平,推动中拉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抓住机遇期,方有大发展。

整体关系方面,推动成立中拉论坛,确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倡导努力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过去几年,习近平主席同拉美领导人共同努力,擘画中拉关系长远发展蓝图,为双方整体合作提供了指引。

双边关系方面,中国同巴西推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走得更深更实,同智利推动战略伙伴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同哥斯达黎加建立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同厄瓜多尔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阿根廷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秘鲁共同推动中秘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同乌拉圭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一系列双边关系新发展,与中拉整体关系发展相互促进,搭建起中拉合作多层面立体化架构。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顺势转型的合作路径,让中拉务实合作不断激发新活力。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脆弱,中拉双方都面临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外溢效应的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汇率波动的影响,中拉贸易承压明显。面对新形势,“1+3+6”中拉务实合作新框架被寄予厚望——“一个规划”,以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实现各自发展战略对接;“三大引擎”,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动力,推动中拉务实合作全面发展;“六大领域”,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合作重点,推进中拉产业对接,推动中拉互利合作深入发展。

如今,中国与巴西、秘鲁的“两洋铁路”、与阿根廷的水电站和货运铁路等大项目稳步推进;中国核电走出去在阿根廷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国家电网独立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二期项目,三峡集团获得巴西两座水电站30年特许经营权……一系列大项目合作带动中国企业产品技术走出去,帮助拉美国家培育本土化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鉴于此,《2016拉美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重心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进入新阶段,拉美与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继续加强合作仍可获益。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中拉关系的发展,既有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有人文交流的“软助力”。

面对面,手拉手,友好情愫让中拉人民心连心。习近平主席同特多乐手一起敲奏钢鼓,走访哥斯达黎加农户,同他们唠家常、聊民生,参观墨西哥玛雅文明古迹,展现东方文明对悠久的墨西哥文明的尊重。亲身垂范的一个个感人瞬间,印证了“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

今天,遍布拉美多国的孔子课堂上,“汉语热”不断升温,中拉友好未来的希望由此培育。“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千人培训计划有序开展,“中拉科技伙伴计划”和“中拉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已经启动。2016年,正值首个“中拉文化交流年”。加勒比美食节、电影节、音乐节在中国刮起一阵又一阵“加勒比海风”。热络多彩的人文交流,加深了中拉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为中拉关系长远发展注入了更深层次的养分。

智利前驻华大使费尔南多·雷耶斯·马塔近日不无感慨地说:“2010年第一届中拉智库交流论坛举行时,我们讨论的更多的是基础,比如如何改善贸易关系。但现在,我们探讨未来10年、15年的中拉关系,探讨这个世纪前50年我们要往哪个方向走。”

今昔对比,更见不平凡历程。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重要信号,并得到了拉美国家的积极响应。中拉关系快车道行驶的成就表明,中拉合作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大大增强,中拉关系实现更大发展面临更好机遇、具备更好基础、拥有更好条件。

上一页  |  下一页1 / 4

相关专题:习近平出访拉美三国并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