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一部流淌着的活着的历史

[来源:浙江在线]

  千百年来,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西湖到大运河,杭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说引人入胜。

  此刻,G20将全球的目光吸引到杭州,也吸引到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悠悠大运河,是,一部流淌着的遗产,活着的历史。

  且让我们横过手机,用一幅长图,来打开最美浙江的一角。

  更多请读:

  『浙江新闻+』

  杭州:大运河绽放灿烂光彩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穿城而过的大运河,是哺育杭州成长的“母亲河”。杭州因大运河而兴,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大运河是文化、风景、城市的血脉,是美丽杭城的一个华彩篇章……

  运河的赞歌唱不完!2014年6月22日,多哈第38届世遗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列入世遗名录。至此,我省的世界遗产增加至3处!

  “大运河申遗成功,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增添了一份厚重,增加了一块金亮的城市品牌。”杭州市运河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倪政刚认为,这极大地提升了杭州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巨大工程体系祖传宝贵遗产

  ——水利水运的杰出成就

  流淌了2400多年的大运河,出发于千年帝都,一路蜿蜒向南,直抵天堂之城。流经了1794公里的遥远距离,穿越了2400多年的漫长光阴,流淌着绵延不绝的传奇故事……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与万里长城一样,是我国古代不可思议的伟大人工奇迹,是令世人赞叹的祖传宝贵遗产。

  “中国大运河位于中国中东部,地跨京、津、冀、鲁、苏、浙、豫和皖8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全线贯通于7世纪,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绵延2400余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运河集团的职工,对运河的传奇历史了然于胸。

  大运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漕运)安全,以达到稳定政权、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和管理的巨大工程体系。是解决我国南北社会和自然资源不平衡的重要措施,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代表了农业文明时期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它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物产的大跨度调配,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包括十大河段。其中我省范围内,即有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段、中河段。申报的运河系列遗产,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遗产涉及沿线27个城市。遗产区总面积达75082公顷。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以及浙东运河的起点,杭州是中国大运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列入遗产河道总长110公里。在遗产区内,杭州市列入首批遗产点段有11处,包括富义仓、凤山水城门遗址、桥西历史街区、西兴过塘行码头、拱宸桥和广济桥6个遗产点,以及杭州塘段、江南运河杭州段、上塘河段、杭州中河-龙山河和浙东运河主线5段河道。

  一如长江黄河,大运河是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变迁的第3条河流,人类文明的摇篮。以其广阔的时空跨度、巨大的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独特战略眼光创新保护举措

  ——成效斐然的遗产保护

  “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把保护运河作为重要使命,在全国率先将目光投向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展现了独到的战略眼光。”倪政刚介绍,杭州将运河整治保护与申报世遗两者的目标相结合,持之以恒,孜孜以求。

  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界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战略目标,杭州贯彻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方针,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以人为本、综合整治理念,落实进行编制规划、创新运作体制、多元筹措资金、修复人文生态、改善自然生态、再现旅游景观、改善居住条件、完善交通网络等十大举措,为申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杭州市积极倡导,2006年5月,由全国政协发起,200多位专家学者、运河沿线城市代表汇聚杭州,专题研讨并通过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大运河申遗的梦想,迈出实质性步伐。

  从上世纪80年代启动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到上世纪90年代花巨资实施运河截污工程;特别是2002年的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将“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列入了新世纪城建的“十大工程”。次年,成立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专司其职。沟通钱江、两岸驳坎、疏通清淤、截污处理、引水配水、绿化美化、拆违迁厂等,改善了运河杭州段的整体生态环境。2008年,建立了杭州市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

  “运河遗址保存应保尽保。”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在运河综合保护工程中,不仅要保护古代文物、古建筑,还要保护好近现代工业遗产。迄今,杭州重点保护了大量不同时代、不同用途的古建筑和工业遗存,如拱宸桥、广济桥、桑庐、小河直街、富义仓、杭一棉等。以工业遗存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为基础,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有机结合文创产业,积极培育运河旅游,形成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特色历史街区、香积寺、运河天地、浙窑公园、塘栖古镇等重要节点。

  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深入挖掘运河杭州段历史文化。编纂出版《中国运河开发史》、《杭州运河丛书》等书籍600余万字。深度挖掘历史资料和线索,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历史遗存的保护中,保留了丰富的杭城特色记忆。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经十多年努力,大运河遗产本体保护质量显著提升,沿线环境风貌和民生明显改善。杭州在大运河申遗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去年9月,联合国世遗委的咨询机构专家在杭州高度评价:文化展陈多样,公众参与广泛,运河保护深入人心……

  坚持“三大目标”传承运河文化

  ——让大运河再活两千年

  申遗成功,极大地激励着杭州人:“坚持运河遗产保护与延续运河功能、历史文化相结合,助力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沿岸民众的生活环境和品质改善。让古老的大运河再次绽放灿烂光彩……”

  还河于民、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保护运河——坚持“三大目标”不改变。运河之于杭州百姓,是一条家门口的河,是随时可赏的风景,是健身休闲的长廊,是文化生活的阵地。杭州正在继续做好运河和河道的综合保护,加快杭州段遗产保护立法;继续改善提升运河两岸城市景观,挖掘运河文化特色,展示运河遗产魅力,争创国家5A级景区。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亲近运河、感受运河,吸引世界的目光汇聚杭州大运河畔。

  坚持博物馆不收费。继续运河边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并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出台优惠政策,拓展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并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坚持文物不破坏。“杭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杭州,更属于中国、属于世界;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更属于子孙后代。我们只是受民族、受后人委托的‘保管人’。”杭州主管部门反复强调,本着“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原则,继续对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严格保护,促进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坚持公共资源不占用。运河是人民的运河。运河及其周边地区的每一方水面、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设施、每一个景观,都是极其宝贵的公共资源,都要让市民和中外游客共享。建立健全运河遗产资源保护制度,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申遗不是目的。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继续发挥运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宗旨。保护运河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市领导坚定表示,杭州将以运河成功申遗为新起点,努力把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得更好,让运河再活一个2000年!

相关专题:聚焦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