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多个“首次”意味着什么

[来源:新京报]

  ■ 观察家

  2016年以来,G20会议首次聚焦全球增长中长期动力,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制定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这些“首次”合成了G20合作机制的新走向。

  中国近年来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峰会——G20杭州峰会,正在进行时。G20是公认的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其人口占全球三分之二,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85%,贸易额占全球80%。在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不确定性增多的大背景下,各方都期待G20杭州峰会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金砖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举办G20杭州峰会,将扮演着将G20从危机机制变成全球经济治理的长效机制的关键性作用。中国的议题设置能力、感召力,决定了G20杭州峰会的成效乃至G20的前景。

  这次G20杭州峰会,将会围绕G20的合法性、有效性做文章。先说合法性,就是确立以联合国为中心、大国协调为机制的全球治理机制。杭州峰会,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一次峰会。在中方推动下,“包容和联动式发展”成为杭州峰会重点议题之一。

  峰会第一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系统性行动计划;峰会还将发起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对“发展”和“可持续”的高度重视,不仅是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的独特安排,也让个别发达国家回到G7或G7+治理结构的企图变得不可能,为推动国际秩序朝向更加公正、合理、包容、可持续方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再说有效性,就是要有效解决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的核心关切,切实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指引方向与路径。在峰会主题下,各方将围绕“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突出问题”等重点议题展开讨论。这些议题既着眼当前又旨在长远,既围绕增长动力又围绕治理体制,重点突出发展问题,可谓切中肯綮。

  2016年以来,G20会议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多个“首次”——首次聚焦全球增长中长期动力;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首次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制定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发表G20历史上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席声明,并准备在峰会前完成批准《巴黎协定》的国内法律程序。

  在这些“首次”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一直遵循“把国内治理好再把世界治理好的原则”,如今要内外统筹、系统解决了。现在很多国家习惯于将国内问题往外延,甚至搞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贸易保护等,包括在安全问题上制造麻烦,这非常不可取。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外交不该再像传统那样相互博弈、拉帮结派,而是要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近年来,中国外交越来越着眼于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这主要包括三大类:器物层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平均三成的世界经济增长来自于中国经济的拉动,超过第二位美国贡献的一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峰会上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制度层面,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一带一路”,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制度设计贡献。精神层面,无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激活的丝路精神,还是助推亚洲乃至世界摈弃零和博弈思维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都是观念性公共产品。

  而G20杭州峰会的举办本身,就是个意义浮标: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中国,超越了和平崛起的层面,更超越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首次主导议题,也在为有效推动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相关专题:聚焦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