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侗锦传习所:锦绣路上奔小康

[来源:千龙网] [作者:贾玉静]

8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侗锦代表性传承人粟田梅和侄女一起向记者展示侗锦产品。侗锦自古以来以母女间传承为主,一方侗锦,连接起两代侗家女对这项传统技艺生生不息的热爱。千龙网记者 包萌 摄

千龙网湖南怀化8月31日讯(记者 包萌)强烈的色泽、绚丽的图案,浓艳粗犷的艺术张力,这是侗锦带给人的视觉享受。而母女相传、手工织造、纹理精妙更决定了它的珍贵,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这项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侗族传统手工艺除了继续传承外,还成为了侗族百姓脱贫奔小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有个枫香村,村党支部书记粟田梅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侗锦代表性传承人。这位69岁的纯朴侗家女,从12岁开始就跟随母亲研习侗锦。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的面貌,带动更多农家妇女增收,2009年,在政府的扶持下,粟田梅在村子里办起了“侗锦传习所”,在政府提供的场地内教授侗锦织造技艺。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培训了3000多位农家妇女成为侗锦织娘,在务农之外,又多了一门手艺,多了一条改善生活条件的路子。此外,通道侗族自治县还成立了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2012年,呀啰耶侗锦织艺基地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粟田梅告诉记者,以前在家种地每年最多收入三四千块钱,而成立了传习所和公司后,每年稳定收入能达到4万元,翻了不止十倍。目前,整个侗族自治县有300多位织娘为公司提供织品,人均年收入在一两万元,而个别技艺精湛的,最多每年能挣到6万元。而由于侗锦精美绝伦,所以并不愁销路,除了订单式销售、专卖店式销售外,他们还将向电商领域进军,摸索出更多的销售途径。这样不仅可以让侗锦发扬光大,还能帮助贫困村早日实现产业增收和村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侗族织女展示手中的侗锦,吸引了外国记者的注意。侗锦织造工序复杂,慢工出细活,一位织娘一天只能织出两三寸。而图中展示的桌旗大约1.7米长,需要一位织娘花费2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千龙网记者 包萌 摄



图为侗族织娘。



图为美丽的侗锦。



相关专题:长征路上奔小康 网络媒体“走转改”湖南站活动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