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贝尔格莱德同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举行会谈。会谈后,尼科利奇向习近平授予塞尔维亚最高级别勋章“共和国一级荣誉勋章”,感谢习近平为中塞关系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新华社记者李涛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1日电(记者 李拓)应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尼科利奇、波兰共和国总统杜达邀请,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也是两国领导人自去年11月26日,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后,再次与习近平会面。
短短半年时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合作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此次访问,塞、波两国国内也对习近平到访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和热情。位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中国文化中心外的道路,刚刚被命名为“孔子大街”,广场则被命名为“中塞友谊广场”。
中国为何在中东欧国家间如此受欢迎?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教师彭裕超认为,目前在塞尔维亚、波兰等中东欧国家,正掀起一股中国热。无论是政府和民间,都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和成功经验怀有浓厚的兴趣。
他说,波兰和塞尔维亚两国非常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不久前,波兰外长在访华并谈到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要性时就曾说:“为什么要发展对华关系?只要透过饭店的窗户,看看上海美丽的夜景,每个人就会有明确的答案……每个欧洲国家都应大力发展对华关系。”
民心相通以致深入交往
习近平在到访塞、波前夕,分别在两国媒体发表了署名文章。《永远的朋友 真诚的伙伴》《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习近平以国家间的友谊为题,展现了中国面向中东欧有关国家、及在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态度和决心。
“友也者,友其德也”“患难见真情”,习近平在文章中用最直白的语言,概述了中国与塞、波两国的关系。
彭裕超表示,深厚的传统友谊、坚实的民意基础、高度的政治互信、务实的经济合作是塞、波两国与中国交往的最大特点。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和塞尔维亚、波兰等国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命运,都曾为抵抗外族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中东欧国家也是最早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人民相互支持,彼此尊重,留下了很多友好交往的佳话。
因此彭裕超认为,这些历史奠定了双方合作的民意基础,“可以说,民心相通是中国同塞、波等国深入交往的重要基础”。
彭裕超特别提到,塞尔维亚、波兰两国和中国在政治有着高度互信,两国分别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战略伙伴关系国家。近年来,双方高层往来不断,相互理解不断深化。良好的政治关系,有助于中国与上述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此外,彭裕超还表示,习近平此访将推动中塞、中波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双方的人文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塞、中波双方在科技、教育、艺术、创新文化产业、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必将得到全面的加强”。
当地时间6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华沙,开始对波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走下飞机。新华社记者饶爱民 摄
“一带一路”引领“16+1”
6月18日,中、塞双方决定在2009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发布《联合声明》,包括“愿以两国政府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为基础,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重要机遇,推动双方各自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而习近平在19日会晤波兰总统杜达时,对方表示,波兰作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波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铁路、物流运输等领域合作。
对此彭裕超认为,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近年来不断推进的中国—中东欧“16+1”合作,将给塞、波等中东欧国家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例如,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中东欧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该地区铁路、公路设施落后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当地带来就业机会,加速有关国家经济发展。”
他表示,习主席对塞尔维亚、波兰的国事访问,将有效提升与两国关系的战略性和全面性,极大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当地民众和社会各界的认知程度,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
2015年9月,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赴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发出了中塞两国携手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捍卫世界和平、共建人类美好未来的最强音。
同年,中波双边贸易额达到170.9亿美元,双向投资稳步增长,双方采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金融、航天、科技、农业等领域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彭裕超说:“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将为中塞、中波的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为双方的企业创造重要的合作机遇,为当地的经济和出口带来活力,从而揭开中塞、中波合作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