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从两个方面不断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来源:学习中国] [作者:佚名]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和政府的工作成效如何?谁来评判?如何评价? 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人民获得感”这一短语通俗而形象地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人民获得感”不仅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最终检验标准,同时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如何让人民群众不断有更多的获得感?2016年4月18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时指出:“要关注群众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创新方式方法,多用善用会用多予少取、放活普惠的办法推进改革,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6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贺词。

  一、多谋民生之利

  “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发展就是为了多谋民生之利。在经济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都必须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摩顶放踵利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之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多谋民生之利。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习近平念兹在兹。2012年上任伊始,习近平便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2014年全国两会结束不久,习近平就来到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新疆喀什地区的疏附县,走进维吾尔族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察看了起居室、厨房、牛羊圈、果园、农机具,详细了解全家生产生活情况。他对阿卜都克尤木说:“看到你们家生活有这个水平,我很高兴,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多谋民生之利。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为人民奉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实惠,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大了对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宽带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而且提速降费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网络强国战略带来的实惠。简化办事手续,少开奇葩证明,切实解决了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的问题。发展林业,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美起来”。再如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让“非独”夫妻感受到平等的生育权。这一件件改善民生的事情,让人民群众得到了真实惠。

  多谋民生之利要谨防假实惠。无实惠不行,假实惠更不行。改善民生不能不作为,更不能假作为。比如,有的地方在旧房子外刷层白灰就敢标榜是“新农村建设”。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在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考察时指出:“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改善民生既不能假作为,也不能胡作为。有的领导干部在改善民生中只顾“面子工程’,不顾实际效果,最终人民群众得到的也只能是假实惠。比如,有的地方政府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盲目建机场、建地铁、建CBD,力争跟国际大都市接轨,结果有限的资金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政府财政被绑架,百姓也没有获得感。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生工程“要同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既要积极作为,又要量力而为”。

  人民群众得到真实惠,不断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谋民生之利。

上一页  |  下一页1 / 2

相关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