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讯(记者 刘颖)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8日至30日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对于全方位推进中捷各领域互利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捷在工业发展上互补性很强,将中国‘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捷克‘原有的发展基础’合作,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中寻找更多的契合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原所长陈凤英表示。
习近平主席出访前夕,在捷克《权利报》上发表题为《奏响中捷关系的时代强音》的署名文章,强调中方愿同捷方一道,以制造业为基础推进产能合作,带动金融、通信、智能工业、纳米、环保等各领域务实合作,让两国民众分享更多互利合作成果。
陈凤英说,捷克在中东欧是一个制造大国,也是历史上的制造强国,在汽车、机车、机械设备、化工等领域基础雄厚,尤其是产能合作空间巨大。而这些领域与中国目前正在致力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国家战略目标不谋而合,两国有着很大的互助潜力。
“捷克在制造业方面拥有较长的历史,同时也拥有较好的基础,过去中国和捷克都处在各自不同的产业链当中,通过产品之间和贸易之间的互动,各自向对方输出产品。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商品输出由单向向多元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研究员陈新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陈新还表示,相互投资也随之推进,中国企业到捷克进行收购或并购,将形成一种通过投资带动合作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