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星期六:一行三会国资委答问

[来源:中国经济网]

央行行长周小川等回应热点问题: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

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图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璐 摄

3月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首付贷”加大金融风险

“人民银行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自办的金融业务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属于违法从事金融业务,而且这其中还存在着自我融资、自我担保、搞资金池等乱象。”潘功胜明确地为“首付贷”定性,这些首付贷产品不仅加大了居民购房的杠杆,削弱了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金融风险,同时也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货币政策不必过度刺激

“如果国际国内没有大的经济金融风波,我们会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必要采用过度的货币政策进行刺激。”周小川表示,同时,因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较多,所以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中,也强调灵活适度。

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可控

近期,市场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高度关注。对此问题,周小川表示,证券化的实质是一种市场化操作。他同时强调,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管理要规范,风险要自担。

资本流动将趋于正常

去年以来,我国资本流动的加剧引发了市场担忧。对此,周小川显得相当淡定。“资本流入有的时期多一些,个别阶段流出多一点也不奇怪。”周小川说,中国金融市场曾经出现过一些波动,经过改革和整顿,已经走向正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资本流动也会很快趋于正常水平”。更多内容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负责人: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答记者问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答记者问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答记者问

3月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分别回应了中外记者关心的金融热点问题。

“十三五”银行业改革任务多

“近年来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遇到挑战,净利润增速放缓,在去产能、去杠杆过程中,银行业信用风险管控压力逐渐上升。对此,银监会在‘十三五’期间有何对策?”对于《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的提问,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十三五”期间将从4方面持续推动银行业改革:一是要促进银行业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继续推进已经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如不断推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等。

注册制改革不可单兵突进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授权决定,实施期限为两年,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对此,刘士余表示,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的这项授权,标志着政府可以启动注册制改革与现行行政审批制、核准制之间制度转换所需要的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但这些配套规章制度的研究论证需要很长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注册制是不可以单兵突进的。”刘士余表示,无论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证监会都必须实时秉承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理念,对发行人披露内容进行严格的真实性审查。在这一点上实行注册制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必须加强。

国内险资举牌总体风险可控

针对当前险资频频举牌的现象,项俊波表示,“举牌是二级市场普通的股票投资行为,作为长线资金,国际上的保险资金是重要机构投资者,国外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占比75%,其中有70%是保险机构”。

他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国内险资的举牌行为总体风险可控。监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共有10家保险公司累计举牌了36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余额3650亿元,占整个保险资金运营余额比例为3.3%,比例很小。“下一步,我们会持续关注和监测险资的举牌行为,强化监管措施,加强风险预警和管控,确保在规则允许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操作。”项俊波说。更多内容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激发内生动力 深化国企改革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2日(星期六)14时30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副主任张喜武、副主任黄丹华和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就“国企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图为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璐 摄

3月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副主任张喜武,副主任黄丹华和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就国企改革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多项改革举措迈出实质步伐

肖亚庆介绍了国企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首先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文件已经出台,标志是“1+12”个文件印发,搭出了主体框架。

其次,很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比如国企分类,已经有12个省份把分类工作落实到了具体企业;比如重组,去年6对12家央企完成了重组。

肖亚庆介绍,今年国资委将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文件体系。二是深入推进十项改革试点。三是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四是完成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和分类。五是加大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力度。六是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七是推动央企调整重组,优化布局结构。八是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九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在供给侧改革中主动作为

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产业结构偏重,相当数量的企业都处于产能过剩,央企该如何担当去产能的重任?

肖亚庆介绍,央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很重,应主动作为。

一是要抓好“三个一批”,即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二是要讲“三个创新”,即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三是抓好“三品”,即树立品种、品质和品牌意识,央企要率先带头。

新一轮改革不会导致下岗潮

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及本世纪初引发了一轮国企职工下岗潮。新一轮国企改革会不会出现下岗潮?肖亚庆明确表示,深化改革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会加以平衡,特别是保护员工的利益。上世纪90年代和现在的情况有很大不同,现在的底子比之前厚实很多,人均收入水平、整体经济实力、企业财力、整体市场发展程度都有了很大变化。“所以,保护员工利益始终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兼并重组,少破产,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方向。”肖亚庆说,“任何改革涉及职工利益时,都要稳妥处理好”。更多内容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