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欢乐潇湘”中品湖南文化三味

[作者:乡声]

  乡声

  9月29日,2013湖南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优秀节目展演在湖南大剧院举行,一个个老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既展示了湖南“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的成果,也为国庆64周年献上一份贺礼。(湖南日报)

  “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历时半年,共演出13094场次,参演群众80余万人,参演节目13万多个,观看演出群众达1600万人次,是湖南近年来规模最大、发动最深入、参与面最广的群众文化活动,社会反响好评如潮。此次活动不仅为人民群众奉献了一道文化盛宴,更带给人许多思考。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在大呼过瘾的同时,笔者也从“欢乐潇湘”活动中品出湖南文化的三种味道。

  “欢乐潇湘”散发本土文化浓郁的“泥土味”。“欢乐潇湘”深深植根湖湘文化、基层生活和普通群众当中。一是湖南传统艺术形式大放异彩。花鼓戏、祁剧等具有湖南特色的表演形式赢得喝彩。如有着数百年历史的 “十样锦吹打乐”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器乐出现在了“欢乐潇湘”的舞台上;二是基层群众的生活成为文艺创作的主要内容。节目中既有古代湖湘人民光辉历史的真实书写,也有对三湘儿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家致富的盛情讴歌。如舞蹈《抢鱼塘》就全景再现了侗族男女青年通过在稻田里比赛徒手捕鱼来交流感情的场面;三是将舞台搭在了人民群众中间。“欢乐潇湘”活动把舞台搬到了广场、公园、学校甚至田间地头,既节省了场地租金,也拉近了干部与群众间的距离。现实中就有演出中途停电,观众自发用十几辆摩托车灯把舞台照亮的感人画面。

  “欢乐潇湘”散发文化创新扑面而来的“新鲜味”。在节目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节目创作者和表演者不仅吸取湖南文化传统的精华,更紧跟时代,对传统文化艺术在表演形式上和表演内容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如在岳阳市“欢乐潇湘”决赛上,花鼓戏小调《乡里婆婆》就通过花鼓戏这一传统方式将当地农村老太勤劳勇敢的形象表现得生动真实,赢得观众持久的掌声;江永县通过将瑶族服饰、歌舞等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舞蹈结合起来,创作了节目《女儿、女人、女书》,广受好评。这种对传统的大胆创新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让节目内容更紧贴时代和群众,拓宽了文化再创作、再发展的途径。

  “欢乐潇湘”散发以人为本的暖暖“人情味”。“欢乐潇湘”大型文艺汇演活动是“百姓唱主角、草根当明星”的群众大舞台,不仅实现了最好的演员从群众中产生、最好的节目由群众创作、最好的舞台在群众身边的目标,更让人民群众成为最终的评判者和受益者。此次活动积极践行“全民参与”理念,着重推出“大众牌”、“草根牌”、“连心牌”,上到80岁老奶奶、老爷爷,下至3岁小孩,都找到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因为是群众作主演,表达的也是群众最真实的感受,所以表演出的节目群众也最爱看。更重要的是,干部群众一起观看表演,一起在路边吃“流水席”,党群干群关系更近了,欢乐像和煦的春雨,滋润和活跃了湖湘大地千家万户群众的生活。

  只有那些真正贴近群众生活,直抵人的心灵深处的艺术作品才是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欢乐潇湘”文艺汇演活动正是这样一个真实、真诚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文化获得强大生命力,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个舞台永不谢幕的其实是干群之间“手拉手”、“心连心”的鱼水深情。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