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之六 点“绿”成金谋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

2024-03-11 08:59:32 [来源:人民网] [作者:欧阳易佳] [责编:周培]
字体:【

成片的红树林郁郁葱葱。人民网 欧阳易佳摄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写进了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绿色发展路径越来越明晰,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多位专家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美丽中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久久为功 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当前全球1/4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中国。”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回答了记者提问,“面对全球性问题,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

如何从生态环境治理层面守好“蓝色星球”,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胡松琴,在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联组会上,围绕“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美丽中国建设水平”主题作了发言。她表示,要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科学确定其在生产、使用过程和使用后排放的管控和治理要求。这对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牵引驱动作用,有利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

碧水保卫战要实现“人水和谐”。“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绿色始终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底色,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9年多来,累计实施生态补水100多亿立方米,为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如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调动社会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分享村里的经验,“留青山、保绿水、守净土。好生态‘筑巢引凤’引来了好产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欧阳华带来了《利用生态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提出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将生态资源利用与新型产业、乡村旅游、历史文化结合,挖掘可以开展的新产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小而特、小而品、小而优”的高质量新业态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确保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产业向新 不断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库布其沙漠的腹地,一望无际的光伏板。人民网 欧阳易佳摄

放眼神州大地,处处“绿意”涌动。

新疆大漠戈壁上,一股“氢”风吹“绿”天山南麓。2023年8月30日,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为炼化企业大规模利用绿氢实现碳减排和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探索。

在“海上风电第一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北H1、滨海北H2海上风电和配套运维驿站项目安全运转。“近三年(2020、21、22三年),项目平均年上网电量约12.3亿千瓦时,可满足约60万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需求,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81万吨。”中国人寿集团投资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态环保相关企业有186.2万家,2023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47.9万家,与2022年同比增加13.7%。

“也要看到,还有部分企业对于绿色转型意识不足,积极性、主动性偏弱。”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表示,中国制造必然要走上转型升级之路,数智化、绿色化、低碳化将是最终路径。应积极主导制定标准,明确在零炭与碳中和方面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和指标,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绿色低碳经济将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点方向。”有代表委员表示,要坚持推动整个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社会生活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打牢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经济基础,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碳”路未来 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重点工作时表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提出“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3月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走上“部长通道”,回答了记者提问。黄润秋表示,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以减污降碳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一步落实好、建设好全国碳排放市场,尤其是最近启动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绿色转型做好支撑。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提升海洋固碳能力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2023年8月,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在烟台市举行,太平财险海洋碳汇指数保险为304.7万亩贝类养殖海域提供风险保障2437.3万元。

走进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向阳而立,源源不断给数据中心大楼提供新动能。在这里,通过改变冷源电源供给方式,实现了冷热电源自产自销。“如果将冬季的全部余热进行回收,用于家庭采暖,可满足5100多户居民用热需求,减排二氧化碳量达5.24万吨,碳排放当量约为种植286.4万棵大树。”天津数据中心负责人说。

“碳”寻节能减排新模式。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智认为,随着“双碳”工作的持续推进,碳交易市场作为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市场化手段之一,其发展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发展速度也将加快。

“作为全球控排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碳市场规则制定,在全球碳市场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杨智建议,不断完善全国性碳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碳清算所组建工作,逐步完善平台功能,更好地服务全国性碳市场体系建设。

来源:人民网

(一审:龙晓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文杰)

相关专题: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