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区行·新疆篇⑥】
金秋时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二连职工刘福春的50亩枣园红了。放眼望去,一抹又一抹枣红点缀在万亩绿色海洋中,一眼望不到边,四野枣香弥漫。
“2005年,我来的时候,这里一棵枣树都没有,风沙大得能把人吃喽,别说种树,人睡的帐篷都被吹跑了。”爱说笑的刘福春,这样讲起刚到二二四团时的情景。
坐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二二四团,筹建于2002年4月。它是兵团在新世纪建设的第一个团场,二连又是二二四团建设的第一批连队,而刘福春则是二连的第一批职工,他见证了这个建在沙漠边缘上的团场变绿的过程。
一棵棵种下,一天天呵护长大。刘福春看着成长18年的枣树,像见到孩子一般亲。“我对枣树亲,它们给我的回报也多,孩子的学费、一家的生活费,还有房子、车子,都是这些枣树给我的。”
在一批批兵团人的接续努力下,沙漠边缘的二二四团变成了“大果园”:拥有挂果枣园13.1万亩,各类林果树5.6万亩,加上4万亩防风固沙林,创造了“人进沙退”和“沙里淘金”的奇迹。
2014年年底,二二四团承担起墨玉县雅瓦乡两个深度贫困村的脱贫任务。因为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两村不少村民当时还住草把子房、喝涝坝水。
二二四团党委书记、政委肖飞回忆说,团里拿出最好位置的地块建了和泰新区,让两村村民搬入宽敞明亮的新房,水电气暖网通到家家户户。村民生产生活实现了历史性变迁。
记者走在和泰新区内,三层高的楼房排成行,房前屋后鲜花竞放、绿意盎然,幼儿园、卫生所、商业街、农贸市场一应俱全。552户少数民族和388户汉族群众在这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从新区驱车10多分钟,是万亩枣园。与此毗邻,是30座智能日光温室大棚,红彤彤的小番茄、绿油油的长黄瓜和无土栽培的蔬菜苗,长势喜人。这是由山东寿光的企业投资8600万元打造的数字化农业基地。工人们不拿镐不拿锹,一个个紧盯手机屏幕。
“手机就是他们的‘农具’,从浇水施肥到温湿度控制,再到微量元素、光照、二氧化碳的补给,都是在手机上完成的。”公司负责人介绍。
昔日大漠绝飞鸟,今朝满目翠绿田。二二四团从漫天黄沙中一点点“染”绿大地。今天,这样的奇迹仍在南疆大地续写。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白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