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边疆|绿野“绿电”赋能 陆海通道助力

2022-06-18 16:48:57 [来源:新华社] [责编:欧小雷]
字体:【

甘肃、内蒙古两省区位于祖国北疆,幅员辽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能源、工业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地抢抓发展机遇,注重生态保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化,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绿色“织”牢生态屏障

初夏,祁连山风景如画,一片新绿。

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遭遇过度开发,局部生态受破坏严重。“猛药去疴”——近年来,甘肃深刻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教训,全面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任务,积极配合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芦水湾旅游度假区。新华社记者陈斌 摄

2017年以来,甘肃省落实祁连山地区中央和省级各类生态保护资金195亿元,支持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全部分类退出,42座水电站全部分类处置,25个旅游设施项目全面完成整改,核心区农牧民全部搬迁。受损的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雪豹、藏野驴、白唇鹿等多年难觅踪迹的珍稀物种频繁现身,祁连山生态保护实现“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对全国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位于锡林郭勒盟的乌拉盖草原,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出现退化迹象。这些年,通过持续生态修复,当地严重沙化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由15%提高到50%,不仅遏制了荒漠化势头,还为发展现代草牧业、旅游业提供了条件。

如今,“天边草原”乌拉盖已成为响亮的旅游名片,吸引着各地游客;当地建起了优质乡土草种繁育基地,进行牧草新品种选育改良。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局境内的草原上,牧民在放羊。新华社记者贾立君 摄

以新能源培育新动能

清晨,一辆辆重型卡车驶进鄂尔多斯市矿区运输煤炭。这些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氢能重卡”特点是不冒黑烟,排出的是水。

过去内蒙古产业发展盯着“羊、煤、土、气”,如今则是聚焦新能源,培育新动能。

今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印发,提出到2025年,氢能供给能力达160万吨/年,打造千亿氢能产业,氢能重卡成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氢能和风能、光伏、储能产业共同构成内蒙古四大产业集群,推动内蒙古能源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产品向中高端攀升。

↑内蒙古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的“骏马电站”。新华社记者刘磊 摄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风光大省”甘肃也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2021年6月,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河西走廊打造出新能源“陆上三峡”;在陇东革命老区,一座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正式启动建设,将为甘肃“绿电”外送再添一条大动脉……

2021年,甘肃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400亿千瓦时,成为电力保障一大主力。截至今年4月底,甘肃新能源并网装机达3122.28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48.95%,预计到2025年,甘肃新能源装机总量将突破8000万千瓦。新能源在保障本省电力需求的同时,还外送至河南、湖南、山东、天津等20个省市,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力送出基地。

↑中节能(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玉门昌马风电场的风机。新华社记者范培珅 摄

以陆海通道力促开放

日前,一批进口木材“搭乘”中欧班列运抵内蒙古乌兰察布七苏木保税物流中心,在乌兰察布家具产业园被制成精美家具后销往全国各地。借助保税物流中心和中欧班列枢纽通道优势,越来越多木材加工企业集聚乌兰察布,进口木材落地加工、销售的产业格局在当地加速形成。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内蒙古积极融入国家开放总体布局,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驱动,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正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的桥头堡。

↑作业车辆在满洲里口岸铁路集装箱场内装卸集装箱。新华社记者彭源 摄

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5周年。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东川铁路货运中心特货作业区,来自重庆、湖北、广西的各类汽车密集排列,它们都是通过陆海新通道内贸班列运送到兰州进行分拨。这里年运输汽车整车可达5万辆,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汽车集散分拨点。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一批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也纷纷落地,丝路古道重焕生机,引领甘肃加快融入“双循环”。目前,甘肃已开通中亚、中欧、南亚、陆海新通道等“四向五条”国际班列,以通道为抓手,建园、集货、聚产业,推动甘肃外向型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记者:王铭禹、魏婧宇)

来源:新华社

相关专题:大美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