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和浙江省义乌市持续合作,共同为农民工务工提供优质服务,为他们就业提供保障。一方当好用工“红娘”,统一组织、集中输出务工人员;一方通过提高就业创业质量、强化职业技能提升等,服务农民工不打折。两方共同努力,帮助农民工稳定就业、增收致富。
“到浙江了,记得给家里人发个信息啊!”又一次来到曲靖火车站的黄江义,正在为农民工送行。作为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驻义乌劳务工作站党支部书记,他已经记不清送出去了多少批农民工。
2004年起,沾益区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开始向浙江、江苏等省份有组织地输送农民工。为了更好服务农民工,当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免交通费、免健康体检费,在疫情防控期间,防护用品也免费……凡是经过统一组织、集中输出的务工人员,都能享受周到的“保姆式”返岗就业服务。近年来,沾益区人社局和浙江省义乌市人社局持续合作,共同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服务,为他们就业致富提供保障。
信息员对接需求
先试岗确保稳岗
“让农民工找到好工作,给企业找到好员工,我们其实是牵线的‘红娘’。”黄江义说。
10年前,为了动员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走出去”,黄江义和同事们几乎走遍了沾益区所有村镇。有些人一边觉得在家闲着“挣不到钱”,一边却又担心出远门不习惯。一次劝说不奏效,下回登门再来。说前景、问需求、谈保障,再加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赚钱返乡,乡亲们悬着的心一点点放下了。
如今,沾益区外出务工已经无需动员,黄江义和同事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接企业和农民工需求上。
2020年起,沾益区人社局与乡镇街道合作培养就业信息员,当年底实现了每个村、每个街道都有一名就业信息员的目标。黄江义说:“现在村民主动找社区求岗的多了。”
农民工有意愿,能否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呢?“拖欠过工人工资的企业不能去,工作环境恶劣的不能去……”黄江义指着写得满满当当的笔记说,为了确保农民工稳岗,自己和同事经常会跑到浙江先去“试岗”。
2010年,黄江义带沾益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的毕业生去浙江棒杰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不光带着去,还在那里待了3个月,也一样上岗当工人。“毕业生的想法、企业的需求、怎么对接,一点点就摸清了。”
现在的浙江棒杰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挡车车间主任吴叶莉就是当年的实习学生之一。实习期满后,她选择留了下来,从普通工人一步步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外出务工,最难的其实就是最开始那段时间。”
并非所有的农民工都像吴叶莉一样能够迅速进入状态。有些才入职的农民工,前脚领完工资,后脚就违反企业制度,黄江义没少扮演“话事人”的角色。对企业,他说“需要时间转变”;对农民工,他又劝“抓紧时间适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亲们大多适应了务工生活。“这两年,需要我们出面解决的事情越来越少了。”黄江义说。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为更好地服务农民工,2010年,沾益区驻义乌劳务工作站开始从经验丰富的农民工代表中招募兼职联络员。
联络员做好服务
帮老乡适应环境
多亏了黄江义,年过50岁的徐树荣在义乌实现了再就业。
“2017年老家盖房子,我要回老家待一年,只好从原来的公司辞职。”第二年房子盖好,徐树荣还想去义乌。黄江义听说后,就推荐他去浙江棒杰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试试,报到的车费全由工作站报销。
“工作站帮助了我,现在换我来帮工作站。”在义乌工作近14年的徐树荣是当地的“百事通”,顺理成章成为联络员。
让徐树荣操心最多的是新农民工。每年沾益老乡到义乌,徐树荣都会提前跟公司对接。农民工到公司办理入职手续后,徐树荣还会带老乡去购买生活用品。“浙江气温比云南高,公司就给车间多放几个风扇。入岗有培训,新来的老乡适应起来很快。”徐树荣说。
此外,不少企业都设置了适应期制度,农民工可以在企业内部转岗。听说检验车间更锻炼人,入职才10天、在包装车间经常抢不到活的赵云娥找到徐树荣,希望能跟企业沟通转岗。
检验车间对员工要求高,考虑到赵云娥才到岗,徐树荣认为转岗对她来说不是一个好选择,“检验车间适合工龄比较长的员工,我们还是先在包装车间好好干如何?”看赵云娥犹豫,徐树荣专门找到包装车间主任,让他给赵云娥适当多安排工作,这样她就不需要和同事去争“打包任务”。如今工作了近一年的赵云娥,在包装车间得心应手,“适应之后手速快了,不担心干活的问题了!”
还有不少农民工会在义乌当地结婚生子,义乌市大部分企业都会给夫妻提供免费的住处。目前,徐树荣的大儿子和大儿媳都在浙江四达工具有限公司工作,和两岁的孩子一同享受着免费的员工宿舍。
招工员列车招聘
一对一提供咨询
如今,这些被老徐介绍过来的老乡在义乌过得怎么样?
8月8日上午,记者在浙江棒杰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见到了19岁的沾益姑娘蒋京丽,“感觉日子过得真快,来义乌已经一年半了。”她向记者说,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自己在家闲着,隔壁菱角乡的徐树荣得知后,推荐她来义乌工作。
在两地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下,去年年初,蒋京丽和10多名沾益老乡搭乘义乌的免费劳务大巴从云南出发,一路风尘仆仆,但刚一下车大家就感受到了阵阵暖意。“工作人员为我们做好健康登记,还分配了员工宿舍,新床被、新被罩……感觉一切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蒋京丽说,入职后,在当地培训工作人员指导下,她很快掌握了产品包装工作。入职一年多,每月能有近5000元的收入。
“当时,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解决企业员工返岗难等问题,我们派出了44个驻外工作组,集中前往云南、贵州等14个劳务输出相对集中的省份开展对接工作,接回员工13万人,间接带动30余万人返岗。”义乌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吴群伟说。
像这样的招工举措,义乌还有很多。今年2月底,在广州开往宁波的列车上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招聘会,“如果是首次来义乌工作的,义乌市政府有3条保证——确保能找到工作、确保免费7天食宿、确保报销车票,还可以免费学技术……”列车上,身穿红马甲的招工组人员边宣传边分发宣传资料,为了精准对接,列车上还设置了临时招聘台提供一对一咨询与服务。“还没到义乌,工作就先找好了,真是没想到。”通过招聘会找到了工作,来自湖南益阳的高师傅竖起了大拇指。
员工接进门,服务不打折,义乌通过提高就业创业质量、强化职业技能提升等举措抓实做细农民工工作。吴群伟介绍,去年以来,义乌积极开展稳岗技能培训,实现员工带薪“充电”。2020年,共完成企业稳岗技能培训15.2万人次,兑付企业培训补贴309家1.15亿元。
不仅如此,义乌还为农民工成为新市民开辟政策通道,并通过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实施新义乌人子女学校标准化改造提升专项行动等,努力让随迁子女在义乌读上书、读好书。
“这两年返工都是坐的定点包车,义乌各种招聘会很多。只要肯干活,不愁找不到工作。”在义乌工作好几年,沾益老乡田小贵乐呵呵地说,如今扎根这里,未来还要更努力,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24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