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7月22日电 题:用学习、创新实现富民强村——重庆一个基层村党组织的“工作经”
新华社记者 李松
前不久,重庆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500多户村民迎来喜事: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一次向农民股东们分红101万元,户均分到近2000元。
一手拿着股权证,一手拿着到手的现金,村民开心地说:“跟着村支两委班子一起干,有奔头、有希望。”
这次分红,很大一部分来自村里的果园产业。如今的青龙村是一个大果园,全村2300多亩土地经过“零改整、坡改缓”,一条条机耕道延伸到了田间地头;站在高处望去,一垄垄柑橘树连成一片,美丽壮观。
青龙村大部分是山地,多年来,村里青壮劳力大都在外打工,人走、田干、地荒,产业发展差。变化发生在最近四五年,其中,村支两委干部起到了关键作用。
让产业强起来是富民强村当务之急。村里土地零碎,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不可能得到发展,村支两委干部反复商量,决定抓住政府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发展集体经济的好机会,实现土地“从分到合”、集中经营。
把土地交给股份合作社,能不能种好?收益有没有保障?一些村民心存顾虑。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志介绍,为了坚定村民信心,村里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到土地整治后的产业强村参观、取经,了解与合作社“抱团”发展的成效。
实地考察坚定了大家的信心。考察时,党员杨德明站在果实累累的柑橘林里拍照,“我要把照片发到朋友圈里,让村里人都看看人家的好经验、好效果。别人敢闯,我们为啥不能?”
回到村里,杨德明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一道,给有顾虑的群众做工作。“不要替群众做主,让党员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做群众的工作,效果才好。”黄志说,后来,村里500多户农民家家户户签了字,决定跟着村集体一起搞生产、闯市场。
记者了解,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这几年青龙村还引回了不少有技术、有干劲的年轻人。“90后”文龙长期在外从事农技服务,回村之后,当上了村干部,并负责管理柑橘园。
以往进行柑橘植保时,村民习惯背着药箱打药,一开始不大接受文龙提出的无人机飞防的做法,觉得柑橘树叶密,飞防“洒不透”,效果不好。文龙提出“柑橘修枝+飞防”的方案,大家一起到地里搞试验,效果很好,很快接受并推广开来。
如今,青龙村柑橘园用上了无人机飞防技术,装上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使用了物联网诱虫器,管理越来越智能、越来越精细,产业面貌焕然一新。
青龙村抓党建、促发展还有一条经验,就是村支两委善于学习、敢于创新。
比如,村委会副主任梅燕主动报名参加区里组织的网络直播培训,并客串主播角色,把直播带进了柑橘果园、农民新居,扩大了鲜活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让更多城里人了解到青龙村的美丽。
黄志说,这些年新事物、新做法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提升能力,把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用到乡村建设上来。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