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丽诗:16岁那年,我见证了上海解放的历史时刻 |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50)

2021-05-27 13:44:28 [来源:新民晚报] [责编:刘畅畅]
字体:【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策划,历时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

100位在沪的外国人,讲述他们在中国、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闻所见所感,第50期邀请的是来自英国的白丽诗。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第50期(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姓名:Betty Barr

中文名:白丽诗

国籍:英国

职业:上海外国语大学退休外籍教师

88岁的白丽诗是一名非常特殊的“上海人”,她这一生都与上海紧密相连。1924年、1930年,白丽诗的父母相继从西方来到上海,而后相识相爱。1933年,白丽诗在上海出生,成为“十里洋场的一名洋人”,也由此见证了上海从沦陷到解放,从苦难到新生,从百废待兴到繁荣昌盛的历程。

她在上海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在上海遇见了爱情,她的丈夫也是上海人。

在集中营被日军关了800多天

在上海市虹口区的家中,白丽诗与丈夫王正文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白丽诗的父亲当时是上海麦伦中学(现虹口区继光中学)的教师。1941年12月8日,白丽诗像往常一样去上学,刚走进校园就听到老师在喊:“快回家,战争开始了!”也就是这一天的早晨,日本人占领了上海的公共租界,一时间,公共租界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日本士兵,整个上海都变成了沦陷区,部分西方国家的13岁以上侨民被要求必须佩戴写有A、B、N、X的袖章,分别代表美国、英国、荷兰和希腊等国。

白丽诗的童年就在这样的阴影下度过。1943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对敌国侨民的政策进一步收紧,把上海的6000多名西方人“圈”在多个集中营。白丽诗和家人被带到龙华侨民集中营,在集中营她的身份变成了一个编号——22/228。

在集中营,白丽诗和家人一关就是800多天。王正文彼时也在上海,他回忆道,集中营外面的生活更苦,“那时日本在上海施行保甲制,十人一甲,十甲一保,保里如果有人反对日本人,被发现后整个保甲都会被牵连。”王正文当时在上海住的房屋连窗户都没有,6平方米的空间挤了6个人,夜里甚至有老鼠在舔他的头发。

1944年11月,一批盟军的战机低空飞过集中营,轰炸了附近的龙华机场,白丽诗和家人意识到战争可能快要结束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白丽诗一家这才走出了集中营,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

一夜醒来发现解放军在守护学校

随后的三年,白丽诗在上海美国学校继续学业,幸运地见证了上海解放的历史瞬间。“1949年上海解放前,上海美国学校很多同学都离开了,只剩下我们11个人在5月份毕业。那时我们意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要来了。那一晚我们睡觉时,夜里寂静无声。5月27日早上我们从学校窗外看去,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站在旗杆下,守护着我们。我们感到很新奇,但老师要求必须认真完成期末考试,我们只好回到座位继续考试。”

1949年7月6日,为庆祝上海解放,上海市近百万军民走上街头举行盛大游行。人们敲锣打鼓,扭着秧歌唱着歌,庆祝解放,欢迎人民子弟兵的到来。“我爸爸的学生为了参加游行表演,向我爸爸借了帽子和拐杖,我们一家都去外滩看游行了。”白丽诗回忆。

解放后的上海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井然有序,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1950年,白丽诗离开中国前往美国。尽管身在海外,白丽诗却一直关注着中国——这个她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度。

白丽诗心心念念想回到中国,回到家乡上海,于是早早做起了准备。为了便于将来回到中国从事外语教育,白丽诗进入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学习,毕业后又去苏格兰读大学教育系并考取了教师资格证。

改革开放后,白丽诗终于在1984年回到了上海,从此便扎根于此,一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直至退休。

“和平”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对比自己儿时记忆中的上海,白丽诗感叹“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她还记得80多年前,她在虹口区的家附近街道上随处可见面黄肌瘦的乞丐,而今天马路上的行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她记忆中臭气熏天的苏州河也变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景观带,而这座城市的面貌与综合实力则发生了更为巨大的变化。

岁月荏苒,八十八载人生岁月就这样过去了,如今,白丽诗和丈夫王正文仍旧居住在虹口区,他们每天一起散步、追忆过往,一起继续见证这座城市的成长和巨变。他们祝愿中国迎来更好的发展,祝愿上海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这对从战争中走来的老人深感和平的珍贵,特意一起弹奏了一曲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

白丽诗说,“世界和平”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采写:胡彦珣

视频:萧君玮 贺信

摄影:孙中钦

海报:董春洁 陈莉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