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 基层治理的湖南株洲“清水塘样本”

2020-10-14 16:35:07 [来源:人民论坛网] [责编:刘畅畅]
字体:【

还百姓碧水蓝天,让产业转型升级,湖南株洲举全市之力完成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以“伤筋动骨”换来了产业“脱胎换骨”。

但,很快又面临另一个巨大课题:261家企业搬迁关停退出后,3万多名企业职工和3万多征迁安置居民如何妥善安置?

湖南株洲迎难而上,全力破题。创新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激活治理效能,借助社会力量,构建社区新生活,实现多元共治。

新基层治理模式带来新气象,老工业区“腾笼换鸟”仍活力四射。搬迁改造至今,湖南株洲蝉联“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地市”,第四次捧获“长安杯”。

“当时还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效果,后来发现,当把污染企业关了,环境变好了,投资者来的就多了。去年3个百亿级产业项目落地湖南株洲,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湖南株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说。

今日的清水塘老工业基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本之后,又给出基层治理的“清水塘样本”。

“网格+网络”,事事有着落

哪里矛盾最深,哪里情况最复杂,基层治理的突破点就在哪里。

石峰区清水塘街道,位于清水塘老工业基地腹地,有株冶、株化、煤气公司等多个企业生活区,其中4万多居民或是职工或是家属,占到辖区总人口的七成。

2018年,石峰区在清水塘街道率先试点“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将社区、村划分为43个网格,社区书记担任网格长,其他社区干部就地变为网格员,将党建、环保、卫健、应急等工作集于网格员一人。

网格员实行AB岗,每天走访不少于2小时,走访轨迹全程纪实,把信息采集、法治宣传、情况摸查、矛盾调处等工作触角延伸到网格各个角落,对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等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建立台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把工作抓到群众心坎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社区干部化身网格员后,由原来的反应式服务完全转变为参与式服务,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很快,清水塘街道的试点经验在老工业区石峰区全面推广。目前,该区按照400户1200人的标准,将全区划分为232个网格。

网格员上报事件实行分类分级办理:

一般事件“有标准”。梳理35个业务单位的405个网格事项处置标准,由指挥中心按照清单直接派发;

疑难事件“有机制”。建立综治工作、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和应急救助“四个中心”等工作机制,专解疑难杂症;

突发事件“有调度”。将综治视频会议系延伸到了45个社区(村),区综治视频中心、区指挥中心和街道指挥中心接入了市公安和交警的摄像视频资源,遇到重大问题或紧急突发事情,网格管理员通过手机端的视频通话功能反馈现场情况,实现对事件情况的实时掌控。

所有事件办理在网上全程留痕,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治理格局。社区网格管理改革后的石峰区,仅人员支出一项每年就节省财政400多万元。

而“网格之外无考核,平台之外无派单”,也倒逼各部门优化政府供给,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

基层治理模式的改变拉近了干群关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增。2019年,石峰区信访案件总数同比减少47.8%,各类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65.4%。在近两年综治民调显示,石峰区基层治理走到湖南株洲前列。

党建引领,治理有了“加速器”

破解基层治理问题,党建是“金钥匙”;实现治理现代化,党建是“加速器”。

在清水塘街道华垅社区,无论是抗涝抢险还是邻里互助,社区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网格化归根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哪里有群众,党的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华垅社区主任陈琳说。

在位于清水塘老工业区腹地的清水塘街道、铜塘湾街道,街道党工委建立网格党支部,并按楼栋设立网格党小组,形成“小网格,大党建”格局。

“社区各类文体活动,从宣传发动到现场组织再到后续收尾,都是党员挑起大梁,各种邻里摩擦,也是党员组织大家座谈。”清水塘街道沈家湾社区网格员邓琼说,一年的工作中,她看到、感受到网格里的52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处处体现。

“4·22”智成化工火灾事故,有居民在微信群发布担忧言论,铜塘湾街道杨梅塘社区网格党员第一时间在微信群转发官方消息,澄清事实真相。

在铜塘湾街道,结合党员个人兴趣专长,实行分类管理,引导他们参与推动征拆棚改、物业管理、职工再就业、信访维稳等工作。去年聘请12名原在企业从事党务工作的退休党员作为网格党建指导员,聘请17名党员作为特约监督员,监督、支持街道、社区(村)工作开展。

网格建在支部上,党徽闪耀在楼栋。党员争做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小区群众的“服务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在一件件“小事”、一次次“举手之劳”中,听民声、解民忧、促民乐、得民心。

居民自治,自己的事自己管

“小区路坏了,找企业后勤部。水管开裂,找企业后勤部。家里换个灯泡,还是找企业后勤部。”

从居民口中,足见小区管理对企业的依赖。企业搬迁改造后,不少厂矿楼变成“弃管楼”。而且居民老龄化严重,不少网格员所负责的网格内动辄上百户居民,管理难度较大。

社会形态的变化催生治理方式的转变,对湖南株洲而言,必须全力引导老工业区内居民回归自治的本源。

唐维伟是清水塘街道沈家湾社区主任,也是网格员。她所服务的小区,有两个小区272户,都没有物业,居民多为株化集团等改制或关停企业下岗职工。

自治首先得成立业主委员会,让群众唱主角,有事大家共同商议,打造社区命运共同体,初衷虽好,但社区大多是“老国企”,他们对参与社区事务意识十分淡漠。

如何激发群众参与的活力?唐维伟想到了社区党员。“他们会主动地参与小区管理,主动加入业委会,主动担任志愿者,来带领我们的居民参加公共事务,有了他们的带领,居民参加公共事务的热情越来越高。”她说。

在社区党员的引领下,居民参与的热情水涨船高。居民成功成立业委会,不仅如此,大家还自发组织了很多志愿团队,将社区内治安巡逻、困难家庭救助等事情,统筹管起来。

自治的核心,是自己的事自己管。去年,石峰区推行惠民实事“票决制”,即每个社区拟实施的惠民项目投票决定,将有限的惠民资金用在刀刃上。

根据“讲究实效、惠普优先、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原则,石峰区各社区网格员走街入户,与居民面对面征求意见、查证现场,共确定候选惠民项目160多个。随后,各社区召开票决大会,由辖区内的“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员和企业及居民代表差额投票,确定惠民实施项目。

“各社区票决后的项目资金总额控制在20万元以内。如超出预算,原则上由社区自筹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投票选的都是最迫切、最关切、涉及面最大的项目。”石峰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票决制”增强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与参与度,体现了居民自治的体念,最终实现小项目撬动大民生。

价值重塑,社区迎来新生活

2018年底,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完成。留下的人,以及相伴60余年的石峰区,要留下光荣回忆,带着梦想继续前行,生活得更精彩。

清水塘街道井墈社区是个典型的厂矿社区,社区内设施齐全,是个“小社会”。11000多居民大多都曾是株化职工,企业搬迁了,如何填补众人的失落感?

去年,由石峰区委、区政府统筹建设的“株化博物馆”在井墈社区开馆,这是湖南株洲首家社区博物馆。老职工们纷纷踊跃捐物,老照片、证书、奖章、奖状、水壶、水杯、钢笔、空压机等物件,传承工业记忆,记载历史变迁,小博物馆汇聚了三代株化人的精神力量。

8月22日,一场名为“亲子信任乐淘淘”亲子活动在铜塘湾社区展开,在教育专家带领下,家长、小孩、志愿者、网格员其乐融融。而当晚的清水塘街道报亭、花果山社区,“关爱课堂”、国医启蒙班也准点开课。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石峰区大力探索建立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和引入社会组织、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力量,实现活动联搞、资源共享,依靠社会力量推进社区服务创新。

“老有所养”,是基层治理中的关键一环。据统计,老工业区石峰区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到 4.52万,占比为 18.08%。

为应对“银发潮”,在网格化管理搜集的详实的老年人大数据信息基础上,石峰区明确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采取壮大老龄服务业主体、提质增效养老机构等举措,为老年人提供有尊严、有温度的日常生活服务。

石峰区还实施“三重保险保老人安康”保险保障制度,全区养老机构全部参加养老床位综合责任险;在全市率先实行“三师”家庭医生签约模式。

清水塘的社会治理是湖南株洲市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之路的缩影。近年来,湖南株洲立足市情、发挥优势,扎实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各项工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今年5月,中央政法委批准湖南株洲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地区之一。

相关专题:“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