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奔小康”湖南站系列报道七
(整个大革命期间,不到10万人的桑植,先后有5万多人参加革命,其中仅有据可查的革命烈士就达5000多人。)
(贺龙桥是贺龙曾祖父首倡修建的,它是一座风雨桥。贺廷宰热心公益事业,见玉泉河“奔流湍急,道路为梗”,行人十分不便,于是决定修桥。)
星辰在线9月3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毛伟冬)这里孕育了贺龙、廖汉生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里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的万里长征出发地。桑植,被冠以“红色土地、绿色家园”之称,八十多年前,这片土地孕育出深厚的红色基因,在波澜壮阔的长征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如今,桑植人民又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向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进军。
(贺龙纪念馆是经中央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系统展示贺龙生平业绩的纪念馆。)
(“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团成员向贺龙铜像鞠躬致敬。)
(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家喻户晓。图为纪念馆内收藏的贺龙率乡邻好友劈盐务局用过的菜刀。)
(村民贺兴胜的祖父贺文玷追随贺龙闹革命,不幸壮烈牺牲。)
(图为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贺帅故乡 红色土地 孕育无数革命烈士
踏入这片红色的土壤,记者立即被一座古朴的桥梁所吸引,黑瓦木梁、骑廊横跨,显得肃穆而厚重。牌匾上“贺龙桥”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宣示着这里便是开国元帅贺龙的故乡了。当地村民介绍,当年,贺龙刀劈芭茅溪盐税局以后,便是在这座桥头成立桑植讨袁民军,被推为总指挥。
1916年3月16日,贺龙约上21名青壮年,带了1支火枪、3把马刀、2把菜刀,深夜赶到芭茅溪,刀劈盐局,缴获12支枪,又打开仓库把钱物和盐巴分给群众,这便是全国闻名的“两把菜刀闹革命”。从此贺龙拉起队伍,开始了革命的一生。
“贺龙元帅是桑植人民的骄傲,桑植人民是了不起的,当年革命的胜利是桑植战士用血肉之躯奠定的。”当地村民贺兴胜告诉记者,他的祖父贺文玷当年跟着贺龙闹革命,28岁英勇战死沙场。
贺龙纪念馆的讲解员介绍,当年红军招兵时桑植人民亲串亲,友串友,邻邀邻,父带子,子送父,妻送夫,呈现“招兵一千,只要一天,招兵一万,只要一转”的踊跃参军景象。据不完全统计,在近10年的苏区战斗中,桑植苏区有5万多人参加革命,为革命献身的多达一万多人;其中参加红军的有13000余人,牺牲5000余人,团级以上党政军干部多达70余人。
(贺龙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龙元帅当年生活过的房间。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毛伟冬 摄)
红色旅游重点突破 脱贫奔小康大步前进
立足自身丰富的红色资源做文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价值。桑植县在扶贫开发过程中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开发工作,坚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稳定增长、推进转型升级的核心举措重点突破。全力推进刘洪景区建设,目前洪家关美丽乡村建设、贺龙纪念馆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红六方面军团司令部旧址维修项目已全面启动开工。包括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贺龙桥等在内的洪家关红色景区已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一个大红色旅游基地的蓝图正在逐步形成。
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前来参观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催生了周边餐饮农家乐的发展。村民贺兴胜就在贺龙纪念馆旁边开了家旅游定点酒店,旅游旺季的时候生意红火,一家人忙都忙不赢,同时自己还在县里的电信公司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以旅游为突破,同时推进蔬菜产业、大鲵产业和茶叶产业发展,项目推进稳步有序,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生产总值由2010年39.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4.1亿元,年均增长10.3%。财政总收入从2.7亿元增长到5.1亿元,年均增长1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23元,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