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资深媒体人 蒋涛
“这就像一个人生了病,看起来是感冒发烧,但根子在身体机理出了问题”。习近平强调,找准了病灶,就要对症下药。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当地时间11月15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引用古代先贤名言“把脉”世界经济发展。
14日至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习近平在峰会上表示,当前形势下,亟需我们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看’,要精准把脉世界经济形势。二是‘怎么办’,要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就业开出良方。”
此次峰会主题是“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金融危机已历七年,但复苏高度脆弱,增长之困凸显,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更趋分化。
在题为《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讲话中,习近平对世界经济首先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
不可否认,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复杂程度远超以往,解决起来仍需综合施策,绝非一日之功,这也是为何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已经7年,世界经济恢复仍然缓慢、增长仍然脆弱的原因。这既反映出此次金融危机的特殊性,也反映出各国尤其是大国,在应对危机方面存在的不足,尤其在传统经济体制和全球治理模式改革转型方面的缺失。
要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就需要汇聚全球共同行动、共赢发展的信心和力量。G20正是“多边搭台,双边唱戏”的外交大舞台,也是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有利于增加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制度性话语权”,这一不久前首现于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的概念在这次G20峰会上得到充分体现。公报提出,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这一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体现在习近平此次会议期间开出的中国“药方”中。“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他引用清代魏源的《默觚 治篇八》中的古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提出四点建议:形成合力——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增强潜力——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激发活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注入动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G20峰会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大国经济协调的重要平台,包含了三种力量:一是七国集团,即美英等老牌工业化国家;二是金砖国家,协调机制在深化基础上有所升级;三是既不在七国集团,也不属于金砖国家的中等强国,如韩国、土耳其、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
可以看到,中国在这三类国家中都拥有话语权,作为金砖成员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可以和七国集团对话,其他中等强国则希望被吸纳到金砖国家,这构成了中国在G20外交舞台上的多重身份,这一优势身份,将在明年得到充分发挥。
“明年9月,我将在西湖之畔欢迎各位。”习近平11月16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工作午宴上,向二十国集团伙伴们发出邀请。届时,G20峰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此次安塔利亚G20峰会闭幕后,中国作为2016年G20峰会主席国的工作将从2015年12月1日开始。
过去一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已形成势头,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中外各方推进发展战略对接。与此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太自贸区建设、大项目引领的国家间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
可以预见,一年后,中国杭州的G20峰会将留下新的“历史印记”,中国在G20舞台上将赢得更多制度性话语权,其多重角色带来的资源优势也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