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德国中国问题研究学者、政治学家沃夫拉姆·阿多菲
开栏的话
改革开放走过40年风雨历程,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球第二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许多国际人士是中国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本报今起推出“我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栏目,采访相关国际人士,听他们讲述自己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
1978年春天,沃夫拉姆·阿多菲作为东德驻中国大使馆的实习生,第一次来到中国。不久,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热潮。初到中国时,阿多菲只停留了几个月。上世纪80年代末再次来到中国交流学习时,他震惊于中国改革开放不到10年间取得的巨大变化——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更在于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上:每个人都更自信、更愿意与他交流。
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阿多菲特意向记者赠送了自己2007年发表的小说。小说结合阿多菲年轻时在南京留学的经历,以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为背景,讲述了东德一名女性中国问题研究学者与中国史学家的爱情故事,以此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变、中德关系的发展与未来等一系列宏大主题。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国”“中国共产党”成为德国舆论的高频词。阿多菲表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超过德国总人口,并且这一大党还领导着约占世界1/5的人口。在实践《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百余年中,有的国家失败了,有的国家成功了。阿多菲表示,中国是最大的成功者,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真正领悟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阿多菲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体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在不同时代条件下,结合实践特点,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
阿多菲强调,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解决了数亿人“吃不饱”的问题。如今,中国还在不断为减贫制定目标和计划,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中国共产党所解决的问题,涉及的体量之庞大,是欧洲国家无法想象的。”阿多菲强调,欧洲人要想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不能简单地进行类比。只有放在时代和国情背景下,严肃认真地研究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才能正确、客观地看到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执政党之一,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不断为解决世界问题提出方案。
“气候变化威胁着人类生存,科技进步在推动工业革命的同时却导致上百万人口失业,当今世界还被大规模移民潮所困扰,战争的阴影挥之不去……在人类共同面对的诸多挑战前,怎能不听听来自中国的经验和方案呢?”阿多菲说。
(柏林5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