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二、实践上大胆探索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它的创始人就赋予它与时俱进的品质。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习近平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
从实践性看,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变化着的中国实际,始终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前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则是中国共产党人95年实践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党治国治军经验的总结。如何紧密联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入研究和科学回答这些重大现实问题,并在解答这些重大现实问题中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一直是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和吸取历次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正确地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政策,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从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初步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在继续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变化,科学分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领中国沿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脉络,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不断深入。形成了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思想,形成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