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作为人的正确思想的科学理念自何而来,理念与理政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科学理念是实践过程的结晶。毛泽东同志有句著名论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作为人的正确思想的科学理念,绝非天上所掉、人脑固有,而是实践过程的结晶。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经典实践论,其中讲到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比如,毛泽东同志题写的“实事求是”,最初就是在同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斗争的实践中得出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一理念,完全是中国语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和民族形式,它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优秀传统,继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成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哲学基础。再如,邓小平上世纪90年代南巡谈话所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也正是在总结始自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后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还如,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所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则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再实践,认识、再认识的产物。无数事实证明,离开实践基础,理念既不可能产生,更不可能达到科学的高度。
科学理念是科学思维的产物。我们知道,思维常常表现为人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判断事物的方法和过程;理念则是思维劳作,即总结、反思、提炼和升华后产生的较高层次的带有很强目的性的指导思想;理念是思维之“果”;思维是理念产生的源头。唐代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过:“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所谓“取道之原”,也可理解为取道之“头”。思维实则为理念之“头”。这正是:思维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思路。
我们党以及党的领袖、领导核心所确立的理念,无一不是科学思维的产物。透过这些理念,其背后蕴藏着的是直觉思维与发散思维、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线性思维与立体思维、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传统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辩证统一的综合运用。尤其是创新思维极为明显。很多理念都凸显着这种创新思维的首创性、独立性、灵活性、广阔性、前瞻性。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诸多理念,无不具有这样的特征。他既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思维,更是率先垂范,在他的执政实践中,科学思维一直占据统领地位。
我们各级领导都应该从我们党以及党的领袖、领导核心的示范中获得教益:思维制约理念,理念制约实践。要保证实践一直沿着正确轨道前行,首先要有科学思维。有学者倡导领导干部都要读读“五大篇”,即汉武大帝、大宅门、乔家大院、大染坊、大国崛起。读完这“五大篇”,会得到很深启示,那就是,思维不一样,理念就不一样,理念不一样,出路就不一样。要有好的出路,务须有好的理念;要有科学理念,务须有科学思维。
科学理念是正确理政的必须。理政,是任何一名领导干部的天职所在,而理政就要避免失误,更要严防错误。正确理政,就要有科学理念作指导。科学理念是正确理政之必须。
我们素常总是讲,观念先行、思想引领。中外文化建设,都讲究“心”、“行”、“形”,并一致认为“心”即理念,只要“心”到,则一到百到,“心”通,则一通百通。这都说明,科学理念对于指导行动该是多么重要。
当下以至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党、全社会的社会实践,就一定要在从实践中来的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来进行。这样,才能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不走弯路,直取大路;避免失误,杜绝错误。对于任何地区、部门、单位来说,都要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谋划“十三五”自己的规划,并进行具体实践。
这是因为,这五大发展理念既抓住了制约发展的症结,又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它既是方向的统领、行动的指南,又是实践的检验标准。各级领导要将其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努力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在破解发展难题中实现发展的新进步。
这需要领导干部按照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运用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思维,树立新的观念,坚决破除那些片面追求GDP、拼资源拼投入、先污染后治理、重效率轻公平等陈旧观念,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运用五大发展理念理政,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将其作为行为标尺,自觉对照检验我们的实际工作,符合的就坚持,不符合的就摒弃,更好地在解放思想中跟上时代,在转变观念中取得进步。如此这般地在科学理念指导下理政,势必风清气正、政优人和,从而赢得民众信任,赢得百姓支持,赢得新的发展。
(作者为中宣部政研所研究员、北京市委讲师团特邀报告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