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民科学家以时代的掌声

2014-04-13 10:05:02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责编:欧小雷]
字体:【

  “你把生命交给了浩瀚/从此/雄关漫道真如铁/八千里路云和月/君问归期/应是中华崛起时。”大漠孤烟,戈壁红柳,长空雁叫。像阿甘一样的“火箭数据处理王”车著明、沙漠游侠屈建军、火箭燃料加注指挥员高敏忠、狼心山下航天人杨红兵等,以绝对忠诚的姿态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共和国科学事业的辉煌乐章,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科学家,感人肺腑,令人敬畏。

  科学家,被誉为普罗米修斯,他们向无边无际的自然界盗取天火,为人类带来光明和福音。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进军的历史,也就是科学技术充当开路先锋的历史,这既是历史的路径显示,也是历史的深刻逻辑。

  人民的科学家,是时代的最崇高荣誉。他们以眷眷赤子情,拳拳报国心,带着国家使命,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求实创新精神,刻苦攻关,写出了沉甸甸的不会遗忘的科学传奇。他们如傲霜斗雪、凌寒怒放的红梅,流芳溢彩。

  他们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忠实实践者。“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当钱学森踏上归国的路时,美国国防部扣留了他。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曾写道:“钱是曾帮助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经过不屈不饶的努力,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9月登上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据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回忆,同行的林孙美兰问他,“你为什么想回到中国?”钱学森回答:“我想为仍然贫穷的中国人民服务,我想帮助在战争中破坏的祖国重建。我相信我能帮助我的祖国。”一来到北京,他即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两弹一星在世界强国对我国进行封锁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特别是当人造卫星笑傲苍穹,让世界惊得目瞪口呆,钱学森的历史贡献和人格魅力也写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并将彪炳千秋。

  他们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难践行者。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在1978年拨乱反正时可谓洛阳纸贵,畅销华夏。徐迟这样写道陈景润研究的1+2,“它们是人类思维的花朵”,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林芝,抽象思维的牡丹”,作家用这么美好的字眼,既是比喻数论,更是借此比喻陈景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他们在艰难的生活环境里,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须知当时陈景润身居六平米的斗室,一个小方桌,一个窄窄的床铺,麻布袋里装满了写着蝌蚪般数字的手稿。

  1978年,诗人郭沫若在中国科学大会闭幕中深有感触地说:“科学和科学家,在旧社会所受到的,只不过是摧残和凌辱,封建王朝摧残它,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它,我们这些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人,喊出过发展科学的口号,结果也不过是一场空。”“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

  是的,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当郭老以报春鸟般的声音呐喊:“这是科学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中国沸腾了,向科学进军,伴随着改革开放拉开帷幕,科学家成为了中国的万众仰目的英雄。1982年蒋筑英、罗健夫中年早逝,成为当时惊天动地的国殇。当时的一幅挽联这样追怀人民科学家:“坚持马列,光明磊落,忘我工作,对祖国无限忠诚;刻苦钻研,才华横溢,不计名利,为四化鞠躬尽瘁”。笔者至今还记得罗健夫是湖南湘乡人,他被誉为“中国式的保尔”。

  我们知道,王选的激光照排系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黄伯云的航空制动材料,成为改革开放富国强民的重要助推器,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标记。这次湖南卫视,又为我们洞开了一个反映人民科学家工作和生活的窗口。这一系列群像,从万里之外风沙呼啸的地方向我们走来,他们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又是让我们一提到他们心就扑通扑通跳的亲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仍然看到了钱学森、陈景润、蒋筑英、罗健夫等前辈人民科学家的身影。当今不可以说他们的生活清贫,我们党和政府给了这些人民科学家优厚的待遇。但是,他们没有人生荣华富贵的奢求,只有咬定事业青山的执著,只有对我国科学事业的一片赤诚。他们艰苦朴素,是他们不会花钱吗?他们几乎隔断了对亲人的照顾,是他们没有亲情的血液吗?从电视片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只是让我们感触的是,当雷政富们醉生梦死寻欢的时候,他们在灯火阑珊处面对着数字和数据冥思苦想,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时代的天平上,孰轻孰重,不是昭然立判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绝不是抽象空洞的说教,《绝对忠诚》报道的这些人民科学家只是我国各个领域科学家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感人事迹正是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生动写照。以科学造福于人民,同时让科学叩开青少年的心扉,让青少年插上科学的翅膀,是人民科学家的天职,也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让我们给人民科学家以时代的掌声,热烈点,再热烈点……

  文/龚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