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寒门易出贵子”不再遥远

农村孩子高考问题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折射出最高决策层以人为本,破解民生难点热点的决心和信心。

2013-05-17 第319期

近些年来,关于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比例过少一直是社会聚焦的一个热门话题,“寒门难出贵子”的尴尬现实,很让社会受伤。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将惠及广大农村考生,有望扭转“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为贫困地区考生圆梦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体现了教育起点公平的努力正在一步步前行,善莫大焉。

国务院会议: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生比例

今年要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按照高考程序和确定的标准,将今年新增的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大、农村考生多的中西部省份。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多措并举,使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系统一位内部人士称。目前,我国一本高校在全国的平均录取率为8.5%,而在贫困地区只有5 .8%。未来,在高考录取制度未根本改变的形势下,这一趋势或将继续。[详细]

高校招生向农村倾斜就是向公平倾斜

高等教育遭遇“寒门难出贵子”的尴尬现实

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家庭者就读“211”院校的比例分别为38%、22%,低于在生源中分布的比例。时过境迁,“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地线上”、“这个时代寒门难出贵子”成了绕不过去的尴尬。教育学者杨东平以大量数据验证了这一事实——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目前北京大学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仅为一成,清华大学2010级农村生源占17%,让人感叹“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的无奈。[详细]

莫让“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愈演愈烈

教育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日趋严重,“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再不可漠视。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生活在城市的非农户口学生,更容易享用优质教育资源,获得加减分优惠政策、保送机会及自主招生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获得保送机会、加减分优惠政策和自主招生资格,往往需要相当的经济成本、文化成本和时间成本,而持农业户口的学生处于明显劣势,上升通道变得越来越窄。其结果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降低了高考这一社会资源分配制度的公平性。[详细]

提高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比例有何意义?

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 则高校录取比例理应向农村倾斜

事实上,既然我们给了城市优势的教育资源,其实意味着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一开始就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那用同样的标准去录取,对农村学生而言,无疑是不公平的。而如今,国家方面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表示将继续加大农村学生录取比例,这自然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当下,在短时间内无法让农村学生享受和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那对农村学生给予一定的补偿,才契合公平与正义的伦理。毕竟,不能让城市学生占尽所有的优势,这才能更贴近公平,那么农村学生优先、给予农村特招比例,理应是接下来的“重头工程”。[详细]

教育向农村倾斜 让更多寒门学子看到希望

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虽差,但是农村学生的素质并不差,他们同样能够成才,如今许多名人、许多栋梁之材都出自农村就是最好的证明。从教育的意义上看,大学尤其是重点高校招生向农村倾斜,也有利于大学体现更大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不公,其实包括起点不公、过程不公、结果不公三个方面。重点高校里农村学生与城里学生的悬殊比例,向我们展现的是教育的结果不公,其根源显然在于城乡教育的起点不公、过程不公。扭转重点高校中的农村学生比重的下降趋势,不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详细]

行政力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再一次发力

提高高校农村学生比例不光是促进教育公平

今年重点高校将提高农村学生招收比例,不得不肯定其“彰显教育公平”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否定针对农村学生这迟到的“照顾”,教育本就是公平的,如此硬性政策,农村学生当然满意,但也不乏受宠若惊。在幸运之中也存在一定的忧患——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众所周知,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学费普遍上涨,而高校所在城市的生活费更是逐年递增。一般的城市居民都感觉压力重重,可想而知来自农村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将面临怎样的生活重压。因此,要想提高农村学生就读重点高校的比例,不仅要提高招生比例,亦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详细]

提高招收农村学生比例 农村孩子有了出彩机会

农村孩子高考问题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折射出最高决策层以人为本,破解民生难点热点的决心和信心。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希望。“只要迈开两脚,哪怕千里迢迢。”无论是异地高考,还是扶贫定向招生,乃至均衡教育资源,都是牵一发以动全身的复杂改革考题。但只要改革一刻不止步,向深水区进发,就迎来春暖花开。当下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国家层面的善政真正落地生根,在执行不走样,不被潜规则所侵蚀,必须有细化的监督机制跟进。唯此,才能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分到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共享人生出彩机会。[详细]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华声在线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品:华声在线
本期责编:蒋俊